肇庆白沙龙母庙,千年古庙,龙母圣地,岭南文化瑰宝
想象你站在肇庆市端州区的龟顶山东侧,南临西江,眼前是一处古朴而庄严的建筑群。这里,便是白沙龙母庙,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寺。白沙龙母庙,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,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。它不仅是西江流域众多龙母行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,更是唯一一间得到皇帝赐封的行宫。这座庙宇,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也承载着人们对龙母的敬仰与信仰。
历史的印记

白沙龙母庙的历史,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史。它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,历经元、明、清、民国等多个朝代的修葺与扩建,每一处砖瓦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。庙宇坐北向南,整个建筑群采用砖木结构,按照帝皇九五之尊的建筑格局而建。大殿、后殿、五龙子殿、七姐妹殿,共为九开间,以中轴线贯穿整个建筑群,彰显出皇家气派。
走进庙宇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五开间的石碑坊,它由六柱支撑,全为花岗岩石精雕而成,气势宏伟。石碑坊上镶嵌着一块匾额,上面刻着“圣旨”二字,字体刚劲有力,彰显出皇帝的威严。石碑坊的两侧,配以人物花卉的雕刻,栩栩如生,充满了艺术气息。
广荫坊的传奇

在白沙龙母庙中,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“广荫坊”。这座清代古观石牌坊,立于500毫米高的精雕花岗岩石须弥座上,面宽17米,高6.5米,约为庙宽的二分之一。六柱开间,全为花岗岩石精雕而成,冲天柱石牌坊上镶有一块匾额,前后两面刻着“圣旨”二字,字体苍劲有力。额枋板上刻有“加封广荫”与历代帝皇的八大封号,两侧及上方刻有灵动传神的人物、龙狮、宝珠和花篮图案,技艺精湛,令人叹为观止。
广荫坊的故事,更是一段传奇。清光绪年间,一场特大洪水袭击端州,西江水位持续上涨,端州城区危在旦夕。肇庆知府绍荣以身率众,抗洪抢险,带领百姓在白沙龙母庙虔诚叩拜龙母娘娘,并将三牲贡品丢进西江河中,以求庇佑。最终,洪水终于止住,端州城安然无恙。事后,绍荣上书朝廷,请求加封龙母娘娘,光绪皇帝应允,赐封“广荫”为龙母娘娘的封号。绍荣奉旨按照九五之尊的格局,在白沙龙母庙斥巨资督建广荫牌坊,以示对龙母的敬仰与感恩。
建筑的艺术

白沙龙母庙的建筑艺术,也是一大亮点。整个建筑群采用砖木结构,梁、柱、桁、檐,几乎全是木雕、砖雕、石雕、灰雕、陶雕,精妙绝伦。其中,龙母亭建筑面积28平方米,蓝色琉璃瓦歇山顶,柱上刻有“赐龙章恩承上国;碑铭母德泽沛神州”的对联,彰显出龙母的威严与慈爱。大殿仅存东厢,残存面积56平方米,但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辉煌。
龙母庙的建筑风格,融合了南方传统建筑和海岛文化的特色。庙内的建筑有殿堂、祭台、塔楼等,装饰华丽,气势磅礴。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龙门,它是龙母庙的主要入口,门上刻有龙形图案,象征着龙母的权威和力量。
龙母的信仰
龙母,是南方百越民族中的一位女首领,也是南方人的守护神。她曾受到七个皇帝的加封,是海神的化身,掌管着海洋和渔业。在白沙龙母庙,人们可以祈求风调雨顺、海运平安、渔业丰收等。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初八,是龙母诞期间,来自各地的善信都会来到这里朝拜龙母,贺诞、供香、供灯、放生,接龙福,摸龙床、饮圣水,共沐龙恩。
白沙龙母庙内的民俗活动,也是一大特色。例如,有为龙母娘娘沐浴更衣、抢炮头、摸龙床、饮圣水、吃金猪”、鲤鱼放生、盖龙母金印、戴龙母符”等。这些活动,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龙母的敬仰,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吃瓜网邮箱;yuzhibolangzi@gmail.com 通知邮箱谢谢!
举报邮箱:yuzhibolangzi@gmail.com